天津博物馆 青花瓷 (清)

天津博物馆青花瓷 清代 (下)

清代青花瓷(1644-1911)

清代是中国青花瓷高度发展时期,景德镇形成了“工匠八面来,器成天下走”的繁荣局面。官窑继续在景德镇窑厂烧制,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艺术风格工整细腻。民窑青花自然淳朴,富于艺术气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清代顺治青花(1644-1661)

清代顺治朝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不可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此间,御窑厂施行“官搭民烧”制度。“官搭民烧”不仅为陶瓷生产闯出了新路子,同时也为后期康熙瓷器的繁荣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清顺治 青花“玉堂佳器”款麒麟纹盘。

麒麟芭蕉是顺治青花瓷的典型纹饰,有“八旗”谐音之说。口沿一圈酱釉也是顺治瓷常用的装饰手法。

清顺治 青花龙纹盖罐

清顺治 青花花卉纹筒瓶

清顺治 青花山水图炉

顺治时期传世的官窑器物不多,民窑器物多见。青花瓷往往胎体厚重,釉色白中泛青,器口多为酱口。青花料使用浙料,呈色或灰蓝或鲜艳。器形主要延续明代造型,出现了大量的佛前供器。并在器身上书写祈求吉祥的文字。

清顺治 青花花卉纹炉

清顺治 青花花鸟纹筒瓶

清代康熙–乾隆青花(1662-1795)

康熙青花瓷造型挺拔,胎体坚硬,釉面莹亮,青料早期依然使用浙料,中期开始使用云南的珠明料。发色靓丽明翠,并且有多个层次的色阶,被称为“青花五彩”,可谓“独步本朝”。

雍正青花无论造型与纹饰都可用“秀”字概括,与康熙挺拔的风格不同,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

乾隆青花以造型繁多、做工精细、图案工整和善于作古而著称,传世器物较多。

清初 青花鱼藻纹罐

清 康熙款青花团凤纹碗。

清代康熙朝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

清 康熙款青花海水八卦纹盅

清 康熙款青花龙凤纹碗

清康熙 青花开光山水图镂空碗

清 康熙款青花松竹梅纹碗

清 康熙款青花“三雄”图杯

清康熙 青花博古图茶壶

博古是杂画的一种,后人将图 画在器物上,形成装饰的工艺品,泛称“博古”。如“博古图”加上花卉、果品作为点缀而完成画幅的叫“花博古”。

北宋大观宋徽宗命大臣编绘宣和殿所藏古器,修成《宣和博古图》三十卷。后人因此将绘有瓷、铜、玉、石等古代器物的图画,叫做“博古图”,有时以花卉、果品等装饰点缀。

“博古图”有博古通今、崇尚儒雅之寓意,常用于书香门第或官宦人家的宅第装饰,这也造成了其在艺术品投资领域中不俗的地位。

此器绘富贵显赫之家,钟鸣鼎盛之庭,隐匿在繁华器物背后的,是古人之日所思、夜之所梦的所有平凡生活的终极目标。

清康熙 青花三兽纹铃铛尊

清康熙 青花山水图缸

清康熙 青花农家乐图灯笼尊。腹部描绘农家丰收的欢乐场面,画面层次分明,青花浓淡有别,分染出深浅不同的景物,使画面具有丰富的色彩效果。此尊为康熙时期民窑精品。

清 康熙款青花蓝地云龙纹碗

清 康熙仿明成化款青花花蝶纹碗

清 康熙款青花福山寿海图碗

清 康熙 青花人物故事图觚

清康熙 青花花卉纹觚

清康熙 青花雏鸡图棒槌瓶。

棒槌瓶,创新式样,因形似我国南方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基本是窑产品,有圆棒槌和方棒槌两种,前者数量多,后者少,线条处理楞角分明,普遍高度在46厘米左右。

清康熙 青花人物图观音尊。

清 康熙 青花鹤鹿同春图觚。

鹤鹿同春是汉族传统寓意纹样之一,取义六合同春。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东南西北),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汉族民间运用谐音的手法,以“鹿”取“陆”之音;“鹤”取“合”之音。 “春”的寓意则取花卉、松树、椿树等。这些形象,组合起来构成“六合同春”吉祥图案。

清康熙 青花福禄寿三星图棒槌瓶。

福禄寿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三位神仙,象征幸福、吉利、长寿。在道教流传为天上三位吉神。

福,头戴官帽手持玉如意或手捧小孩为天官一品大帝,天官赐福由此而来;禄,手捧如意寓意高官厚禄(因被汉族民间扭曲影像,所以现在的禄神都变成捧小孩的);

寿,白色的胡髭,手持龙头杖手捧寿桃意为长命百岁。

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的美好愿望。

清康熙 圣主得贤臣颂笔筒。

《圣主得贤臣颂》是西汉时期的王褒创作的骈文,出处《汉书王褒传》。

清 康熙文章山斗款 青花人物图笔筒。

文章山斗,指文章为人所宗仰。典故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自 愈 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 泰山 北斗云。” 宋 辛弃疾 《水龙吟》词:“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

清康熙 青花花蝶纹笔筒

清康熙 青花冰梅纹盖罐。

冰梅纹,又称“冰裂梅花纹”,创制于清康熙朝,以仿宋官窑冰裂片纹为地,并于其上画朵梅或枝梅的装饰纹样。

清康熙 青花花鸟纹盖罐

清 康熙元品款 青花缠枝牡丹纹印盒

清 康熙款青花云纹盘

清康熙 青花博古图瓶

清 康熙款青花龙纹瓶。此件足内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瓶身立龙两条,龙张牙舞爪,威武凶猛。是康熙青花中的佳作。

清康熙 青花海兽纹缸。

海兽纹的常见图案为海水行龙或海兽,它的做法是先在釉下用青花描绘海水,留出行龙或海兽纹的空白地,高温烧成后再在空白地上补齐图案,然后低温二次烧成。

清 康熙款青花龙纹盘

一来到雍正时期,风格果然就变了,秀丽多姿。

清雍正款青花丛竹纹碗

就算有龙纹,也十分秀美。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规定瓷器的造型、花纹图案,不仅要求烧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适度,而且重视气势和神韵,讲究轮廓线的韵律美,对于要烧造的御用瓷器必须经雍正皇帝审定,方可烧造。为此,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年希尧、唐英根据旨意,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制瓷工匠,不惜工本,竭尽全力地烧制,以博取皇帝的欢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应该说,雍正皇帝的审美情趣,对这时期瓷器的造型、绘画艺术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清 雍正款青花龙纹碗

清 雍正款青花团花纹卧足碗

清 雍正款青花缠枝菊纹折腰碗

清 雍正款青花双螭纹碗

清 雍正款青花花卉纹钵

清 雍正款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

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多见青花。以海水龙纹为贵。永乐朝开始成为观赏式瓶,宣德年间较为流行。因圆球腹硕大,像是从天降下来似的,故名。

清 雍正款青花缠枝莲纹蒜头瓶。

蒜头瓶是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常见的一种瓶式样,仿自汉代青铜蒜头壶。

清 雍正款青花龙纹天球瓶

清 雍正款青花草叶纹托盘书灯。此灯的造型及纹饰模仿明宣德青花灯式样,形体端庄秀丽,纹饰朴素大方。

清 雍正款青花八宝纹高足杯。

高足杯也称马上杯,它同于高足碗,上为碗形,下有高柄。高足杯也称把杯,外观美丽,实用方便,是陶瓷中的典型器物。每个朝代的高足杯都有各自的时代特征。

清雍正 松鼠葡萄纹盘。

明清和民国瓷器纹饰,清代瓷器上此题材最为常见。葡萄果实堆叠繁密,象征着五谷大获丰收和富贵。成串的葡萄还有“多”的含义,鼠在十二时辰中为子,喻“子”之意,葡萄松鼠合喻为“多子”“丰收”“富贵”。

清 雍正款青花凤纹盘

清 雍正款青花把莲纹盘

清 雍正款青花福寿“三多”纹盘。

三多,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多福、多寿、多子。传统纹样一般多以佛手、桃子和石榴组成。以佛手谐意福,以桃子谐意寿,以石榴暗喻多子,表现多福多寿多子的颂祷,故称福寿三多纹。

清雍正 青花团凤纹尊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纹扁壶

清 雍正款青花折枝花纹瓶

清雍正 青花双龙戏珠纹蒜头瓶

清雍正款青花折枝花卉纹钵缸

清 雍正款青花缠枝八宝纹盘。八宝纹在明代早中期排列次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瓶(罐)、结;明代晚期至清代排列次序为:轮、螺、伞、盖、花、瓶(罐)、鱼、结。清乾隆以后又有见打乱上述次序。

清 雍正款青花瓜果纹盘

清雍正 青花山水图天球瓶。此器器形硕大,造型优美,绘画精致,是雍正民窑的杰出代表。

清雍正 青花双龙赶珠纹琵琶尊。器形似弦乐器琵琶,故名。

清 乾隆款青花花卉纹三羊尊

清乾隆 青花勾莲五蝠纹面盆。再次取谐音了。蝠=福

清 乾隆款青花折枝花果纹壶

清 乾隆款青花龙纹缽

清 乾隆款青花缠枝莲纹橄榄尊

清 乾隆款青花八宝纹扁壶

乾隆款 青花缠枝花纹长颈瓶

下面5个赏瓶涵盖了从乾隆到宣统时期

下面从左往右依次介绍:

清 乾隆款青花缠枝花纹赏瓶

清 道光款青花缠枝花纹赏瓶

清 同治款青花缠枝花纹赏瓶

清 光绪款青花缠枝花纹赏瓶

清 宣统款青花缠枝花纹赏瓶。

赏瓶是雍正时期新出现的造型。据《清档》记载:“雍正八年十月奉命再将赏用瓷瓶烧造些来”,故名赏瓶,是清代皇帝专门用于赏赐有功大臣的。赏瓶纹饰多为缠枝莲纹,用青花表现,取其青(花)莲(花)谐音,意在“为官清廉”。

清 乾隆款青花松竹梅纹盘

清 乾隆“乐静堂”款青花缠枝花卉纹盘。

“乐静堂”就是室名款,所谓室名款就是将私人住所或书房名称刻、印、书写于订烧瓷器上,作为私家用瓷或藏瓷的标志。内容包括堂名、斋名、轩名、殿名、楼名、阁名、室名、书房名、馆名等。其中以带“堂”字的室名款最为多见。

室名款于宋代已初露端倪,明代后期形成风尚,清代更是大量流行,尤以康熙、乾隆、道光时使用最广。

清末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 “瓷款之堂名、斋名者,大抵有四类,一为帝王,一为亲贵,一为名士而达官者,一为雅匠良工也。”

清乾隆 青花“三多”纹盘

清 乾隆“致远堂”款青花龙纹碗

清 乾隆款青花梅花纹碗

清 乾隆款青花万寿无疆八宝纹碗

清 乾隆“致和堂”款青花八仙人物图攒盘。攒盘始于明万历朝,延续至清末,是成套的餐具。以分割成数件的盘或碗相攒和组成一整套,故名攒盘或攒碗,用以装不同的小菜或果点。这套攒盘共9件,分别绘有各持宝物的八仙人物,盒底是青花“致和堂制”双方框款。致和堂应是乾嘉时期陈元濬的室名。

清乾隆 斯干草堂款 青花福寿纹盘。这个室名款好独特。

清乾隆款青花缠枝莲纹鹿头尊

清乾隆 丙午款 青花山高水长莲托八宝纹盘。乾隆丙午年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时年乾隆皇帝75岁。此盘应是庆贺乾隆75岁大寿之用器。

清 乾隆款青花花卉纹六方贯耳瓶

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做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送入宫中,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青花瓷仍是当时景德镇瓷器的主流产品,官窑青花和民窑青花的烧造量都超过历史上任何朝代遗留下来的传世品,也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多。乾隆时国内陶瓷市场广大,据文献记载,清代早中期内销情形为“利通十数省,四方商贾、贩瓷者萃集于斯”。景德镇外销瓷自康熙中期开始兴盛,至乾隆时最盛。中国瓷器销往世界各地,而其中主要的优质瓷运往欧洲和美洲。据国外有关档案统计,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销往英国的瓷器约40万件;乾隆十五年至四十六年(1750—1781年)的32年间销往瑞典的瓷器达110万件。

清 乾隆款青花花卉纹棒槌瓶

清乾隆款青花福寿纹如意耳扁壶

清 乾隆款青花花果纹蒜头瓶。此器为乾隆青花优秀代表

清 乾隆款青花三果纹梅瓶

清 乾隆款青花竹石纹玉壶春瓶

清 乾隆款青花牵牛花纹象耳折方瓶

清 乾隆款青花莲托八宝纹四足盉。仿青铜器盉的造型。盉是古代盛酒器,有流、柄、腹下承以四足。壶身绘八宝纹: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肠。器底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方款。据《乾隆记事档》记载:乾隆三年(1738年)皇帝命景德镇督陶官唐英仿制明宣德窑青花八宝高足茶壶,即为这种盉壶。此样式一直持续到道光时期。

清代嘉庆–咸丰青花(1796-1861)

嘉庆前期的器物与乾隆相同,后期逐渐走下坡路。“画工、彩料日趋愈下”,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

道光、咸丰时期的器物大体相近,青花发色,胎质粗松,釉面稀薄,常见“浪荡釉”,纹饰以寓意吉祥喜庆的图案为主。

清嘉庆款青花御题诗纹托盘

清嘉庆款青花龙凤牡丹纹瓶

清嘉庆款青花御题诗纹盖碗

清嘉庆款青花三果纹执壶

清嘉庆款青花梵文高足杯

清嘉庆款青花龙穿花纹盘

清代自嘉庆朝起,大清王朝的综合国力明显下降。为了节省开支,朝廷已不再向御窑厂派专司其事的督陶官,而改由地方官兼管。此时御窑厂的规模、瓷器品种和数量上大为缩减,瓷器生产只能沿袭旧制,没有力量进行创新,许多成本高的瓷器也不再烧造。嘉庆早期青花瓷器大多仍延续乾隆朝的风格,制瓷工艺还保持较高的水平。到嘉庆后期,青花瓷以日用瓷、粗瓷为主,陈设瓷逐渐减少。无论从瓷器的质量还是艺术水准来看,都远不如乾隆时期。

清嘉庆款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

清道光款青花梵文碗。

清代道光朝前后共29年。此时,国外陶瓷市场已经消失。鸦片战争后,国力衰微。道光皇帝素以俭朴著称,限制瓷器烧造,控制费用,有时入不敷出,无法支付御窑厂的正常开支,所以产量非常低,精品更是难得一见。道光青花以鸦片战争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产量较大,质量也较高;后期生产量较小,质量较差。

清道光款青花灵芝纹碗

清道光款青花松竹梅纹碗

清道光款青花缠莲纹碗

清道光款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

清道光青花云龙纹瓶

清道光款青花莲花八宝纹四足盉

不知是不是我照漏了,咸丰瓷器的相片没找到。不过咸丰共11年,政治腐败,经济衰退,英法联军入侵,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兴起,此时景德镇正处于交战地区,故御窑厂在咸丰五年(1855年)基本停烧,目前所见咸丰官窑瓷器多是在咸丰五年以前烧制的,数量极少。

清代同治–宣统青花(1862-1911)

清代晚期制瓷业每况愈下,但光绪时期却因为皇帝大婚、慈禧五十、六十、七十大寿而烧造了众多瓷器,一度出现了瓷器中兴的局面,特别是仿制康熙器水平较高。

清同治款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

清同治 体和殿制款 青花花卉纹捧盒。体和殿,是清代同治年间官窑瓷器款识。是景德镇御窑厂特别为慈禧烧制的。“体和殿”是慈禧居住储秀宫时用膳之处。慈禧在使用瓷器上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她要求为她烧制的瓷器上都要署上自己曾经住过的殿堂名,这一举动在中国陶瓷史上绝无仅有。

清光绪款青花暗八仙纹玲珑盖碗

清光绪“陶斋氏制”款青花箭筒

清光绪青花莲花纹盘

清光绪款青花缠枝莲纹盖罐

清光绪款青花荷花鸳鸯纹盘

清光绪折枝花卉纹兽耳尊

清宣统款青花缠枝勾莲纹碗

清宣统款青花松竹梅纹盘

这张图算是对青料对比得比较全了:

青花瓷器是明清时期景德镇生产的主流产品,青花瓷不仅遍及全国,而且也出口海外,也就是外销青花瓷。同时,海外国家如韩国、日本、越南、伊朗、英国、法国、荷兰等国也先后仿制中国的青花瓷器。

下面都是一些外销瓷样。

明永乐青花轮纹蒜头扁壶

明永乐 青花阿拉伯文器座。

其上的阿拉伯文字大意为“万物非主”、“赞颂归于真主”,中西合璧、别具一格。青料为进口苏麻离青。永乐年间郑和出使西洋,中国和西亚的文化交流日盛,不仅带回了进口的青花用料,瓷器造型也常借鉴西亚地区的陶器和金银器。该瓷器就和西亚地区流行的黄铜盘座极为相似,已成为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珍贵物证。

明万历青花花卉纹军持

军持译自印度佛经,是水瓶之意,为云游僧人、伊斯兰教徒盛水洗手的用具,是佛教僧侣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大约在隋唐时期传入我国,从唐代至清代的南北方各窑口均有持续生产,且大量出口。

清康熙青花花鸟纹军持

清康熙青花山水花卉纹花口碗

清康熙青花花卉纹蒜头瓶

清康熙青花花卉纹杯

清康熙青花开光花卉纹盘

清康熙青花山水花卉纹盘

清康熙青花花卉纹盘

来自转载